肖战、张凌赫、丁禹兮扎堆“杀回”民国,顶流们到底在“虐”什么?

又来了,民国。

近期,有不少民国题材的剧集杀青,其中,可不乏肖战、丁禹兮、张凌赫等顶流人气明星。这让小小编陷入思考:究竟是我们沉迷于历史,还是沉迷于一种被精心打包、贴上“BE美学”标签的情感消费品。

毕竟,真实的历史粗糙、血腥且毫无美感可言,而荧屏上的“民国宇宙”,却是一个无比精美的摄影棚,一座允许一切狗血、禁忌与自我毁灭,却无需承担任何真实后果的浸式情感主题乐园。

Image

民国剧的流量密码,十有八九绕不开一个“虐”字。而且必须是那种“国仇家恨在前,儿女情长在后,但偏要用儿女情长搅翻国仇家恨”的顶级拉扯。

比如,张凌赫和王楚然的待播剧《这一秒过火》,单看设定就已将戏剧张力拉满:军阀养子与准大嫂的禁忌之恋。这简直是把“危险关系”四个字刻在了脑门上。

原著作者还是那位写《东宫》的“虐文天后”匪我思存,让人几乎能提前嗅到玻璃渣混合着糖精的熟悉气味。

Image

为什么我们如此热衷于此?因为在宏大的时代悲剧里,所有个人情感脱轨最完美的遮羞布。它让角色的自私显得悲壮,让观众的窥私欲显得高级。

只要这种姿态足够决绝,足够惨烈,足以让我们这些在格子间里为PPT和KPI愁眉不展的凡人,获得一种廉价而深刻的灵魂震撼。

如果说虐恋是民国剧的A面,那谍战与智斗就是它的B面,专门供给那些嫌情情爱爱过于黏腻的观众。

Image

肖战、周雨彤的待播剧《谍报上不封頂》,光听名字就充满了“高手过招,点到为止”的精英感,再加上“正午阳光”这块金字招牌,几乎是提前预定了“高智商剧集”的席位。

而李现和李一桐的待播剧《长风起》则更妙,一个算命先生,一个千面女骗子,在江湖骗术与谍报风云里“以骗制骗”。

这类剧集满足了现代人的另一种精神刚需:对智商优越感和掌控感的渴望。在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当下,我们太需要一些“人间清醒”的角色来为我们代言了。看主角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仿佛自己也拥有了勘破一切迷雾的慧眼。

Image

而民国,恰好是这样一个“智力游戏”的最佳棋盘。它既有传统江湖的奇诡方术,又有现代国家的谍报体系,新旧交替,规则混沌,给了创作者无限的发挥空间。

这比单纯的古装权谋多了几分时髦的洋气,又比现代职场剧少了些必须脚踏实地的现实逻辑。它是一场悬浮在历史与想象之间的脑力体操,安全、体面,且极度上瘾。

当然,还有南派三叔的待播剧《南部档案》。当张新成和丁禹兮穿上挺拔的民国军装,一个稳重,一个桀骜,整个《盗墓笔记》宇宙的前传就有了最坚实的“脸面”。

Image

《南部档案》则指向了民国题材的第三重魅力:符号化的美学崇拜。军装代表着秩序、力量与禁欲;长衫象征着文人风骨与最后的古典;而那些光怪陆离的盗墓传说,则是为这个本就混乱的时代,再添上一笔神秘主义的滤镜。

或许,我们消费的早已不是具体的剧情,而是一种被高度提纯的“民国感”。小编的文章倒不是说国民剧就不好,或者说以上的待播剧就会扑街。

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幻,被压缩成几个主角的爱恨情仇,成了一面反光镜,照见的,却是我们自己在这个和平年代里,无处安放的激情与失落那一刻,我们仿佛真的和他们一起,爱过,恨过,活过。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