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难逃,口碑难留:这些仙侠剧“扑街”的真相

说起这2025年的电视剧清单,其中不乏仙风道骨、情深缘浅的修仙大戏。毕竟,仙侠剧向来是流量的爆款制造机,而且还一不小心就能炸出个顶流。

可世事难料,并非所有仙气都能化作烟火气,更不是所有“大IP”都自带免死金牌。

近年来,就有一批豆瓣评分不低,口碑也还尚可的仙侠剧,却偏偏在流量的赛道上摔了个大马趴,成了名副其实的“冷门”。

Image

“冷门”并不代表它们就是烂剧,有些甚至被剧粉盖章“值得一追”,可就是火不起来。烂剧可以骂,可以嘲,甚至骂着嘲着也出圈了,成了“黑红”;而这些“冷门”,仿佛连被骂的资格都没有,只剩下默默无闻的宿命。

比如张彬彬、徐璐的《月歌行》,原著《奔月》书粉基数不小,剧版评价还行,前期搞笑反转,后期开虐上瘾,男主从玩世不恭到高冷禁欲,女主从嚣张萝莉到仙魔战场核心,元素齐全,人设带感。

可5.3的豆瓣评分,在仙侠这个赛道,勉强算是“及格线以上,优秀未满”。它不温不火,或许就输在“没有那么一瞬间的惊艳”,或者“虐得不够撕心裂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平稳的剧情往往意味着平庸,而平庸则直接导致被遗忘。

Image

再看陈飞宇、王影璐的《献鱼》。

原著《向师祖献上咸鱼》讲一个咸鱼少女如何“感化”大魔王,自带反套路幽默。可惜豆瓣仅有5.5的评分,不少人吐槽导演“不会拍”,把亮点的故事拍得“不咸不淡”。

也是,毕竟再有趣的设定,一旦失去了那份“网感”和“戏剧张力”,就成了清汤寡水。因为观众要的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份能够被具象化、“嚼”出滋味的体验。当“咸鱼”只停留在人设标签,而没有真正渗入叙事骨髓,那所谓的“反套路”也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Image

赵今麦、林一主演的《玲珑》,原创故事,节奏偏慢,初期铺陈太久,导致“剧情平淡”成了原罪。更有人说,两位主演“更适合时装剧”。这简直是一记暴击!

在古偶仙侠的世界里,观众对“氛围感”和“CP感”的要求,简直是玄学级别的。演技、剧情再好,如果颜值、气质、CP感达不到那个“玄学标准”,那便是“无效仙侠”。

还有景甜、张凌赫的《四海重明》,原著《我有三个龙傲天竹马》听起来就霸气侧漏,结果剧版依旧“毫无水花”。吐槽点依然是“剧情太平淡”,CP感不强。

Image

平淡就是仙侠剧的“原罪”。在快节奏的短视频时代,观众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如果不能在头几集就抛出足够多的钩子,不能让CP产生化学反应,那流量自然不会光顾。

唐嫣、刘学义的《念无双》,更是被吐槽“中年人演古偶”,造型不佳,但剧本却意外地被夸赞“好看”。这剧本出自《宸汐缘》的编剧之手,主角人设立得住,剧情有笑点。这或许是唯一一个,在颜值和造型上吃了亏,却在“剧本硬核”上扳回一城的故事。

有趣的是,短剧反而在这片“冷门”的江湖里,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Image

像《千年情劫》这类短剧,豆瓣6.2分,集结了《苍兰诀》、《三生三世》、《长月烬明》等爆款的所有“爽梗虐梗”,节奏快如闪电,一集浓缩长剧半集精华。它不求深度,只求一个字:“爽!”这种“浓缩即是精华”的创作模式,反倒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现代人碎片化的观看习惯和即时满足的需求。

短剧或许粗糙,但高效。与其冗长平淡,不如短小精悍,狠狠地“割”一把情绪价值。

仙侠世界,本质上是对现实的逃避与补偿。我们期望在仙界看到凡尘俗世里求而不得的公平、正义、极致的爱与勇气。当仙侠剧开始变得“不痛不痒”、“平淡无奇”,甚至连最基础的“造梦”功能都无法完成时,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Image

那些曾经爆红的仙侠剧,无论是《苍兰诀》的“反差萌”与“深情救赎”,还是《长月烬明》的“虐恋情深”与“宿命抗争”,都精准地击中了观众心中某种柔软或狂野的角落。

而那些“冷门”剧的平淡,或许不是剧本身不够好,而是它们未能触及我们内心深处对“非日常”的强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