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毅的《赴山海》爆了,但也糊了?

影剧圈的日历上,总有些名字被朱砂圈点,预示着一场声势浩大的「S级」盛宴即将登场,3亿巨资筹码与万众瞩目光环的《赴山海》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老话说得好,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该剧上映后并未取得应有的口碑。反而引发了一个「S级」制作的终极拷问:当资本与流量的泡沫越吹越大,我们究竟还能期待什么样的真实与艺术?

3亿巨资足以勾勒出武侠世界里烟波浩渺的气势磅礴。可当《赴山海》的面纱被揭开,观众们迎面撞上的,却是一股扑面而来的廉价感。

Image

那如影随形的抠图痕迹,那“五毛特效”的塑料质感,让无数屏幕前的双眼瞬间失焦,仿佛穿越回了上世纪的摄影棚。这让观众很是纳闷:“活到2025年,还能看到如此‘复古’的电视剧,真是活久见!”

这不禁让人质疑,在流量与IP的裹挟下,制作方对“质感”二字的理解,是否已停留在“有”而非“优”的初级阶段?

Image

然后,是那场震惊八方“史无前例”的穿帮事件——主角成毅,手持剧本,翩然入镜。这一幕,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沸腾的舆论,瞬间激起千层浪。 “演员连台词都不背了吗?”“太不敬业了吧!”的质疑声此起彼伏,迅速登上热搜,让吃瓜群众的DNA动了。

一个连最终成品都未经仔细审视,任由如此“硬伤”漏网的剧组,其整体专业素养,恐怕已是“赴”了不知名的“山海”。洞洞鞋、忘记手里有剑——这些细枝末节的穿帮,累积起来,便成了观众眼中对匠心精神的彻底缺席。

Image

再来说说角色与题材。成毅饰演的萧秋水,一个现代人穿越而来的大侠,本该是新旧思维碰撞的火花。可呈现出来的,却是“缺乏阳刚气息”与“略显油腻”的奇妙组合。那些“自以为幽默”的台词与行为,非但没有引发笑点,反而像是在观众的尴尬点上精准蹦迪。

“穿书”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题材,到了《赴山海》这里,竟也穿出了十几年前的“土味”,难道我们对“穿书”的想象力,就只能停留在“老套路”的自我重复中,而无法像《传闻中的陈芊芊》那样玩出新花样?

Image

谈及“魔改”,这几乎是IP改编剧的“原罪”之一。温瑞安的《神州奇侠》,原本是无数武侠迷心中的白月光。可《赴山海》的编剧,似乎对“改编”二字有着异于常人的执念,将原著情节和人物设定大刀阔斧,改得面目全非。

温柔善良的唐方变成刁蛮跋扈,萧秋水跳船一幕生硬到令人皱眉。原著粉的怒火,成了燎原之势,纷纷吐槽编剧是“凭感觉改编”,甚至“是不是没看过原著”。当改编失去对原著的尊重,当创作者的“自作聪明”凌驾于经典之上,观众的“弃剧潮”便成了最无声却最有力的反击。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那份“复刻成功”的执念。成毅凭借《莲花楼》登顶,一时风头无两。于是,制作公司也想复制粘贴,在《赴山海》中重演昔日辉煌。同样的武侠题材,同样的男主角,然而,结果却是口碑的“天差地别”。

Image

 《莲花楼》是真功夫,《赴山海》却像是一场虚晃一枪,徒留一地鸡毛,让不少期待已久的粉丝感到失望透顶,直呼“还不如回去重刷《莲花楼》”。

这不禁让人反思,成功,果真能被复制吗?还是说,那些曾经的“爆款”,之所以爆,是因为有着一份难以言喻的“天时地利人和”,有着一份真诚与匠心,而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

Image

当我们高喊着“S级制作”,却只看到“S级”的敷衍;当我们期待着“赴山海”的壮阔,却只迎来“赴”向荒诞的旅程,那么,真正迷失在山海之间的,或许早已不是某个角色,而是整个行业,以及观众日渐疲惫的信任。

或许,是时候让那些逐梦者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这山海之间,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初心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