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辛芷蕾:一切要从一个7年前的“笑话”说起

一切要从一个七年前的“笑话”说起。

2018年,辛芷蕾在微博上给自己开了一个玩笑:“大家好,我是国际巨星辛芷蕾。”底下零星的评论,一半是鼓励的言语,一半是等着看好戏的笑脸表情。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尤其是对那些被视作“野心”的宣言。

七年后,辛芷蕾捧起了那尊沉甸甸的最佳女演员奖杯。她成了巩俐和叶德娴之后,第三个在这片光影的圣地封后的华语女演员。

领奖台上,她哽咽着,像个终于考了满分急着回家给妈妈看成绩单的孩子:“妈妈,你看看我的奖杯!”紧接着,她转向镜头:“我想对所有的女孩说,只要有梦想,就大胆去想、大胆去做,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像我一样。”

Image

这话术,标准得像成功学演讲的范本,但从她嘴里说出来,却带着一股子生猛的、被现实反复捶打后依旧没有磨平的棱角。

这不像鸡汤,更像是一份战报。

微博瞬间“爆”了,热搜被她的名字和“值得”二字焊死。香奈儿连发五条动态,仿佛在宣告自家“人间香奈儿”的含金量得到了圣殿的官方认证。

Image

一切都太完美了,完美得像一部精心编排的电影。然而,最吊诡的部分恰恰在于,那部让她封后的电影——《日掛中天》貌似口碑却崩了。

有网友评论道:“俗套得要死”、“用最差的东野圭吾小说桥段制造羁绊”、“中学生式的情情爱爱,又土又尬”。有观众更是愤怒地打下一星,痛斥其为“脑C电影”。

这是一幅多么光怪陆离的图景:一座名为《日掛中天》的华丽危楼,在评论界的地基上摇摇欲坠,观众纷纷逃离,而辛芷蕾,却像个最勇敢的消防员,独自一人从废墟里,抢救出了那尊金狮奖杯。

辛芷蕾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起初的“配角”到如今的“影后”候选,她经历了无数磨砺。

Image

2011 年,辛芷蕾参演个人首部电视剧《画皮》正式出道,随后参演了《长江图》、《绣春刀・修罗战场》、《如懿传》、《鬼吹灯之怒晴湘西》和《庆余年》。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属《繁花》,风情万种又暗藏锋芒的李李成她的 “人生角色”。

《日掛中天》这部剧得奖,要感谢很多人。

感谢评委席上的赵涛,在那个由西方审美主导的场域里,她努力地让评委们理解东方语境下的隐忍与爆发。也要“感谢”导演蔡尚君,他为辛芷蕾搭了一个足够戏剧化的舞台,让她尽情“飙戏”。

Image

有人说,《日掛中天》涉及敏感题材,可能导致其难以在内地公映,影响了其整体口碑。但最终的获奖,也说明了观众和专业影评人士对她个人演技的认可。

一条评论说得尤其扎心:“内心和剧情全靠对白推……太偷懒了,辛芷蕾辛苦了,这剧本都能演得很顶。” “辛苦了”三个字,道尽了这场胜利背后的荒诞与悲壮。

这几乎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流行的叙事范本:在一个内卷、拉胯的系统里,个体的“神级”表现成了唯一的救赎。我们迷恋“演技炸裂”的瞬间,就像在贫瘠的土地上寻找最后一朵玫瑰。

辛芷蕾的获奖,恰恰是这种审美趣味的极致体现。

Image

那个七年前敢于在全世界面前“口出狂言”的灵魂,是那个在泥潭里摸爬滚打,最终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的狠人。她的胜利,无关那部电影的成败,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完整、且激励人心的作品。

或许她的获奖,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那句:“大胆去做,万一实现了呢?”